KAIYUN(中国官网)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新十年·协同加速跑 奋斗者说(下)

发布时间:2025-03-01 05:28:48| 浏览次数:

  

进入新十年·协同加速跑 奋斗者说(下)(图1)

  2月24日,在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的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蓬工程”)项目实验楼内,工作人员正从动物的血液和组织器官中提取基因组。作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大设施主体功能平台目前已搭建完成,整体进入试运行阶段,计划今年完成建设任务,全面投入运行。

  中国农业大学模式动物重大设施建设办公室主任张树川介绍,模式动物(猪)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点研制人源化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多种代用器官和人类重大疾病模型,开展重大药物筛选工作,服务人类生命健康和动物育种。项目建成后,将年培育普通级实验猪5000头、SPF级实验猪1000头;具备年测定3000头实验猪表型数据(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影像学等指标)能力。

  张树川介绍,“天蓬工程”是世界上建立的首个对猪表型与遗传进行全尺度研究的一流设施,旨在构建从分子到细胞、从组织到整体、从胚胎发育到成体行为等多方位研究的综合体系,形成表型与遗传信息的精确化、自动化采集和分析能力,以及猪模式动物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和管理能力,实现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高通量、连续性、精准性研究能力的提升,为生命科学研究、疾病治疗、医药研发、异种器官移植、动物育种等领域提供重大平台支撑。

  张树川表示,该项目汇聚了京津冀地区的科研力量和创新资源,可在促进三地在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整合京津冀地区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今年,项目组将全力以赴推动模式动物重大设施完成国家验收,尽早发挥设施对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同时依托大设施谋划布局国家和地方重大项目,积极与地方和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努力提升京津冀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资金、技术和项目落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年前,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开馆时,大家心里都比较忐忑。没想到一年后,我们成了保定‘显眼包’。”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笑着说。

  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保定市政府为自然科学开启的一场“双向奔赴”。

  199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创建了中国古动物馆,其中展览面积近2000平方米。受场馆容量所限,大量珍贵的标本无法展出。

  “有些很稀有的标本我们曾出境到国际上参展,但是在馆内没有长期展出的机会,这是很可惜的。”金海月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入,在保定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2021年动工建设,不到3年便落成开放,成为京津冀文化协同的又一亮眼成果。

  kaiyun品牌故事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该馆总建筑面积7.31万平方米,常设展厅1.2万平方米。自2024年1月3日开馆以来持续火爆,已接待游客170余万人次。

  “馆内有多个镇馆之宝和明星展品,比如距今约4.36亿年,已知时代最早、头尾保存完整、拥有上下颌的有颌鱼类——奇迹秀山鱼化石;世界唯一的董氏中华猛龙骨架标本,体长约8米,保存接近完整;脖子长15米、身长35米的中加马门溪龙标本等。”在金海月看来,北京的纾解需求与保定的地缘优势紧密相连、深度交融,一幅蔚为壮观的文化协同发展图景已经绘制。

  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接待游客170余万人次,其中保定市域外游客73.93万人次,占43.49%,京津游客8.72万人次,占5.13%。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座兼具专业性与体验感的科研型博物馆,让科普为科研提供动力,让科研为科普筑牢根基。”在金海月看来,“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的京津冀合作共赢,可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观光、休闲和度假等需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往常一般,诚亿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洪硕早早就开始忙碌。他的摊位前堆满了个大饱满的脆皮冬瓜,手机响个不停。“现在每月出货500吨左右,销量在行业内比较靠前吧!”他一边核对订单一边说。

  kaiyun品牌故事

  宋洪硕从事蔬菜批发生意10余年,此前主要在北京。随着客户和业务体量的增长,他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来扩大生意版图。经过考察他发现,首衡高碑店市场交通便捷,人工和租金成本更有优势,市场空间广阔,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配套也更齐全。

  2020年,他“南下”搬迁到首衡高碑店市场,由于产品品质好,种类齐全,新档口顺利起势。“这里场地宽敞,规划合理,物流也特别方便,紧邻高速路口,全国各地的蔬菜能快速运达,又能快速发往京津冀各地。运输成本降低了,蔬菜损耗也小了,利润空间一下子就变大了。”宋洪硕说。

  2024年底投用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更让宋洪硕的生意如虎添翼。在极端天气或突发事件时,中转站的恒温冷库和全天候调运能力,确保了他的货源稳定。

  这座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总投资52亿元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主要包括应急物资临储区、应急物资中转区、特殊事件应对全封闭管理区、多通道立体消杀区、期货交易中心和期货交割中心等多个功能区。目前已吸引近3000家商户入驻,辐射北京、天津、内蒙古、山东、新疆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通过这个中转站,宋洪硕认识了很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和客户,交流合作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广。“我们一起探讨市场趋势,分享经营经验,共同把蔬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现在,我不仅能为北京的消费者提供新鲜蔬菜,还能把更多优质菜品送到天津和河北百姓的餐桌上,这种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2月24日,在天峋创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保定基地集成总装车间,董事长王川正带领研发团队调试最新款无人机产品。“这款产品是公司打开新市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产品。”王川说,“公司以创新为驱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无人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崭新活力。”王川表示,三地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通过签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和成立京津冀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明确“北京研发+天津孵化+河北量产”的协同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加速了无人机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速度。同时,京津冀地区在低空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保障能力上也显著提升,加速形成“低空+文旅”“低空+治理”“低空+物流”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受父亲影响,王川从小在心中种下一个航空梦,并始终为之努力奋斗,2015年创建天峋创新。创业之路虽布满荆棘,但凭借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带领研发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在近10年的奋斗历程中,公司自主研发多款飞行器平台产品,拥有无人直升机、多旋翼、固定翼和复合翼在内的多条产品线余件,为近百家部门及企业提供飞行器设计、科研试验和飞行器复材制造等专业服务。

  “保定为天峋创新提供了大力支持,专门建设试飞区域,助力我们进行产品测试,解决企业发展的关键难题。”王川说,天峋创新保定基地自2022年5月投入使用以来,一直备受当地政府关注,各级各部门积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低空经济的逐步放开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无人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王川表示,要始终坚守“山石嶙峋 勇于攀登”的创业精神,带领团队在技术创新道路上不断前行,继续深化京津冀地区产业布局,加强与各方合作,推动无人机技术创新与应用,朝着“研产一体的飞行器超级工厂”目标迈进。

  “2月26日,百名‘直隶福嫂’进京,与北京当地家政公司对接,她们将凭借丰富的经验、专业的技能,走进北京家庭,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2月25日,“直隶福嫂”运营管理中心主任王海燕说。

  打造一个家政品牌,擦亮一张就业名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我市把“直隶福嫂·巾帼家政”提质扩容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打造“直隶福嫂”服务品牌,畅通进京进津渠道,不断向京津两地输送家政人才。

  日常保洁、母婴护理、老人照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变化,家政服务专业化、细分化趋势不断增强。王海燕介绍,运营管理中心实行菜单式培训,除常规的家务、育婴、养老课程外,还包括职业道德、家庭礼仪培训,培育技能过硬、服务专业的人员。

  “在各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与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全国家政行业诚信联盟、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深度合作,对‘直隶福嫂’的建设、发展和技术起到有力支撑。”王海燕表示,为方便对接,还成立“直隶福嫂”北京工作站,与北京家事界、九优家政、唐顿世家等家政公司,畅通供需对接关系,建立京保区域间劳务供需合作机制,向北京市场输出家政服务人员,深受北京市场欢迎。

  “作为家政人员的坚强后盾,我们运营管理中心全力帮助解决异地工作的后顾之忧。”王海燕坚定地表示。运营管理中心实行定期回访制度,提供合同签订指导、劳动维权、心理疏导等服务,使她们输得出、留得住、干得好。除此之外,还举办“直隶福嫂”故事分享会、星级福嫂培育、巾帼建功标兵选树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引导更多妇女投身家政行业。

  一手牵起妇女,一手连接市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扩大‘直隶福嫂’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在京津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王海燕信心满满地说。

TOP